房佳媚,2020年毕业于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,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支教梦,只是种种原因未能成行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她看到希望乡村招募支教老师,心念一动,深埋心底的梦想发芽了。
“应届生身份都有两年的时间,支教才一年,为何不拿这一年的时间去圆自己的一个梦呢?”这是她身边朋友提过最多的疑问。“用一年的时间,做一件影响一生的事。”这是广东“希望乡村教师计划”(以下简称“乡教计划”)志愿服务理念,也是她心中所想。
9月,房老师正式入职。在梅州市五华县双华镇这个全新的环境,沿着山路蜿蜒向上,来到位于半山腰上的学校——华拔小学。这个虽然在山区的学校,学生多达400学生,包括幼儿园共有10个班级。家庭条件稍好些的学生都随父母到镇上或外地上学了,这所学校多是单亲、留守儿童,或是家里经济条件较差的。
此时,她解锁了“老师”这个新角色,开启一段不一样的生活。支教学校所在的这个小镇较为偏远,因语言障碍,她开会的时候基本上是参考旁边老师的笔记内容,很多时候都一头雾水。和家长沟通的时候,也常常需要学校的老师帮忙做“翻译”。“现在我的能听懂很多县区的客家话了,至少学生与我交流,我们不会大眼瞪小眼了。”在这样的环境里,支教志愿者不仅要身兼数“科”,更要身兼数“职”。“既是老师,也是家长,不仅要讲课,还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和学习习惯。”房老师总结道。期间还因为她对地方不熟悉、山区生活不便等经常生病感冒,在山区医疗条件也较差,对于房老师的支教工作也发起了更大的挑战。
“让我觉得这段生活有意义的一半原因是我的同事们。真诚,善良,是他们最大的标签。房老师担任的是班主任的工作,刚开始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上经验不足,同事们都很热情地帮助她,分享他们的经历,让她能够尽可能快地进入教师这个角色,并且在生活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。
“另一半原因则是我的学生。”他们是一群二年级的孩子,8、9岁的年纪正是最调皮好动的时候。班里男生虽然少,但个个都是“小魔头”。“我每天不是生气就是在生气的路上。”有的题怎么教他们都不会,“我错了,下次还敢”是他们的口头禅,让房老师每天喜怒哀乐套餐轮番体验,心情就像是过山车,起起伏伏。
一个多学期,房老师孩子们一起经历了许多事,想着这一段时光,她常常感谢半年多前,那个下定决心选择支教的自己,让她拥有了这段特别的人生体验。
期许依然“本来的打算是用一年的时间来圆梦,但是现在总有一种感觉,一年的时间好像有点短了。一年还未结束,我也不知道我最终会交出怎样的一份答卷,那就在这段时间里做到不留遗憾吧!”